2024年3月19日中午,社会科学部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咖啡厅举办“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春分篇活动。本次活动是“节气沙龙”系列活动的第24期,主题是“试论踢毽的传统养生理念及花样技术的数字化”。沙龙由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唐彦主讲,主要邀请人工智能、数学、物理、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活动。沙龙由社会科学部副部长郭琳主持。


唐彦作主题报告
唐彦邀请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毽传承人马淑林为大家展示了花式踢毽动作,臂击、盘踢、磕踢、绕花线、倒打、外落、上顶、脚捡毽等动作赢得了全场鼓掌。唐彦介绍了踢毽运动的渊源、北大“中华毽”课程的基本情况,以及踢毽蕴含的传统养生理念。随着现代数据分析、动作捕捉技术的发展,数字赋能传统运动成为现实。唐彦团队基于花样踢毽技术数字化研究基础,开展踢毽数据库建设,进行数字人训练,并在现场展示了部分研究成果——3D毽球解剖软件和踢毽数字人“小燕老师”。
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嘉宾充分肯定了数字技术赋能体育教学研究的丰富成果。数学科学学院马尽文与唐彦首次合作,曾共同申请了2023年北京大学数字与人文专项课题。马尽文指出,运用深度学习、动态捕捉等方法开发的踢毽3D动画技术库对中华毽的教学和发展有很大助益,未来将分类采集更多的动作数据,用训练出的智能算法来判断人们的动作,希望能进一步普及踢毽运动、提升踢毽教学。
与会师生还就数字技术赋能踢毽运动中现代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养生文化逻辑相矛盾的问题、传统经筋力线与筋膜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3D踢毽技术的市场化、移动端推广、人工智能与运动生理交叉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与会嘉宾交流讨论
本次沙龙中,与会师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探讨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体育教学研究。社会科学部作为联系人文社科和理工学科的桥梁,将继续组织“节气沙龙”系列活动,为更多探索文理交叉可能性的项目打造展示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马淑林展示花式踢毽动作

中华毽协会黄志贤博士展示花式踢毽动作
专题链接:“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
3D毽球解剖软件链接:https://www.3dbody.com/h/shuttlecock/?part=jianzi_1.sbz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