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中午,社会科学部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咖啡厅举行“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白露篇活动。本次活动是“节气沙龙”系列活动的第31期,主题是“北太天元:人工智能赋能人文社科研究”。沙龙由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卢朓主讲,主要邀请计算机、公共管理、外国语、教育学、经济学、传播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活动。沙龙由社会科学部副部长郭琳主持。
卢朓作主题报告
卢朓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人工智能事实上包含以专家系统为代表的逻辑推理AI和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猜测机器AI两个类型,二者共同发展,互相借鉴和促进。目前,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金融、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卢朓指出,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亟需补上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领域的短板。为此,李若和卢朓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北太天元”——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首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的诞生,更是一个集人工智能与科学计算于一体的创新平台软件。值得一提的是,北太天元已与北京大学正式签约,双方将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卢朓通过一系列实际应用案例,如古籍智能化处理、经济学中的DSGE模型应用、社会学的SAOM模型分析,以及金融领域的投资组合理论与期权定价模型等,生动展示了北太天元的强大功能。这款软件不仅融合了尖端的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技术,更打造了一个开放的人工智能平台,该平台展现出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潜力,通过演示人文社科工作在平台上的开展可能性,旨在探索并促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为未来技术与学术的深度融合及协同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与会嘉宾交流讨论
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嘉宾充分肯定了北太天元现阶段的开发成果,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提出基于该软件助力研究的合作机制与软件未来发展的问题与建议。黎新平提出北太天元与MATLAB、Python等目前常用计算软件的使用迁移问题,卢朓表示,北太天元可以直接使用MATLAB适用的编程代码,接入转换程序后也可以适用Python代码,团队也在进一步调试程序,助力早日实现无障碍切换;白麒钰谈到理科数据驱动型科研思路与文科理论驱动型科研思路的区别,并认为推动北太天元实现文理合作需要跨越文理科科研方法的差异。
尚俊杰建议北太天元推出交互性的开放平台,鼓励用户在社区内交流思路、共享程序,以软件为基点助推跨学科交流;朱本军以图书馆的文献整理工作为例,希望团队在非数值化的文科领域也能够开发相关软件辅助学术研究;袁晓如提出北太天元在后续开发中需要注重服务人文社科的便利性和其自身作为计算工具的复杂性之间的平衡,发挥其数据计算的长处。
苏祺认为工具软件的学习成本较高,并建议北太天元推出交互式的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实践引导人文社科师生学习软件运用。与会嘉宾还就提升软件用户黏性、工具库与任务清单的提供与完善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卢朓就以上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表示软件的开发与实践运用仍需进一步完善,希望在更多的跨学科交流中不断学习、改进。
燕云直播平台
本次沙龙作为新学年第一期活动也体现了诸多创新。节气沙龙首次开通线上直播,实现线上线下双会场联动,首期面向校内各院系以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单位开放直播,浏览量达六百多人次;同时,在餐品供应中社会科学部与勺园中餐厅开展合作,应时而食,把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沙龙主题巧妙结合,推出节气特色美食供与会师生品尝。
白露篇节气美食
本次沙龙中,与会师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探讨人工智能赋能人文社科研究的可能路径。社会科学部作为联系人文社科和理工学科的桥梁,将继续组织“节气沙龙”系列活动,为更多探索文理交叉可能性的项目打造展示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专题链接:“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
延伸视频:https://resource.pku.edu.cn/index.php?r=lecturevideo%2Fview&id=44089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